Sunday, December 21, 2014

心得分享 - 邁向"心"世界的美好生活 〜另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與價值

  "夢想",是每個人生活的初衷,也有句話說"人因夢想而偉大"。自己生活在自己建造的房子中,一個夢想的實踐,是一件很厲害的事情。

  當我們越長大,也越發現人們間的爾虞我詐、社會的黑暗面,從年幼的期待長大到了後來反而開始害怕長大了。社會充斥著輿論與不美麗的現實,許多曾經的美夢,經歷打擊與挫折、畫地自限、沒有付諸行動,大多變成了不切實際的荒唐。

  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傲氣與勇氣,在生活中一點一滴地被磨光,心中有夢想的人因而顯得可貴。覺得有時候,傻傻地也好,不用知道太多,儘管奮力去做、努力去闖,總比在那邊空想、被恐懼佔據心中、因擔憂而侷促部前還要好。很喜歡一句形容: "生活就像心電圖,沒有起伏就不代表你活著",雖然有時候經歷得很苦、很不愉快,每個人也都有多次懷疑自己的時候、迷失的時候,但是如果真的能過撐過這段,會顯著地看見自己的成長,甚至會替自己感到意思的驕傲。人生真的就是一邊受傷、一邊學勇敢、一邊成長,而這一切也不是為了誰,就單單是為了自己,為了自己的夢想。

  所謂自己的價值,應該就是在找到屬於自己的夢想並努力實踐的這條路上吧!

跟著妹妹妹坐巴士 - 影片心得

  原來台灣的身心障礙者比例很高,"跟著妹妹坐巴士"這部影片是在描述一個生活在人生勝利組的姊姊與他患有智能障礙妹妹的故事。

  有時候其實自己會想,如果自己因後天的因素而成了身心障礙者,面對這樣的自己,能否坦然接受?光用想像的,也真的對於答覆一點把握都沒有。 有聽過一些朋友半玩笑半認真地說: "如果不能走路了,那不如死了"

  會覺得很幸運,我們有健全的四肢以及健全的心靈,所以要我們去思索如果哪天,我們失去了什麼,會變成怎麼樣? 真的是一件很困難的一件事,後天成為身心障礙者的人們,也沒有人是一發生就能坦然的,大家都需要時間去釋懷、去習慣。有時候覺得思索這些是很有必要,但是過多又顯得杞人憂天了。只能說事情的發生永遠超乎想像,尤其是當下所產生的情緒。

  不過也不是說身心障礙者就是不幸,有好多好多的例子、好多好多的故事告訴著我們人們的無限種可能。不論人們遭遇到了什麼樣的處境,最重要的還是健全的心靈和不倒的意志吧! 如果人們活著就是要接受各種苦難,而每個人的課題大小和種類都不一樣,那就只要專注在自己的課題上,活出自己的光彩。

Tuesday, December 9, 2014

心得分享 - 餐桌上的化工廠

  以前在選系的時候就有想過學食品相關科系好像很不錯,但是稍微想了一下又怕之後就什麼都不敢吃了...

  這場演講讓我的想法多少有些改觀,對於食品的瞭解反而比較能過濾掉有問題的食物,像是原來不只市面上看到的豆製品許多都是基改黃豆製成,就連各種瓶裝、飲料店的飲料的糖也都是用基改玉米加鹽酸水解而成,有點震驚。還有對於台灣食品管制的把關讓人隱憂,我們吃下肚的到底含有什麼東西? 到底含有多少有害物質?

  生活中充滿著許多淺伏危,我們真的怎麼也避不掉、無人可以倖免,也許就像講師所說的,我們要分散投資還有在食用前先評估利弊,吃得當下就好好享用吧! 即使不能倖免,但降低風險也是一種保護自己的方法。

Friday, November 14, 2014

心得分享 - 紀錄片 GMO OMG (基改?我的天啊)

  現在社會的食安問題很嚴重,好像什麼原料都出了問題,生活中的大廠牌也都紛紛中標...

  聽了關於基改食物的介紹,以前其實不太知道這是怎麼樣的東西,只知道他會有風險,隱藏在未知的未來...  也隱約記得曾在電視上看過基改的廣告,不記得是在多小的時候了。基改在起初做測試前沒有什麼大問題,因此就以解救全世界的糧食危機的理念根深在人們的觀念中。然而,或許這並不是唯一解,只是要如何突破這盲點也很不容易,需要一個很大的契機、冒很大的風險和說服很多的人,困難度顯然極高。

  基改食物就是將別的"物種"的基因植入我們所食用的食物中,而那些物種並非都是生物,就算是生物,如我們吃的稻米裡有北極冰魚的基因也很奇怪。更何況是非生物的因子結合在食物的基因中。在食用基改作物時,或許短暫期間內不會產生什麼問題,但是沒有任何研究能夠保證它不會淺藏危險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及健康。然而他卻遍及我們的生活之中,不知不覺中,不知道我們食用了多少的基改食物,其實感覺還挺可怕的。之後再採買食物前,還是仔細詢問和看標示,為自己的健康把關比較好吧。

Tuesday, November 4, 2014

心得分享 - 學生時代領導才能的建立

  聽過很多,總說台灣的學生總是比大陸的學生安靜許多,缺少積極的企圖心與好奇心。我們噘的當眾發言、提問和老師對談事件尷尬又奇怪的事情,我們深怕自己所發表的言論淺薄,成為大家的笑柄等等,我們顧忌的很多、擔憂的很多,導致最後我們什麼都不敢做。

  領導力在社會中是很重要的一項能力,它關係到人與人間的相處,也就是交際能力,該如何面對不同於己的個體? 或許也需要想,我是"LEADER"還是"BOSS"? 覺得這個腳色定位也很重要,我該以身作則,還是我可以發號施令就好? 那我又憑藉著什麼要別人聽從我的命令、跟隨著我的想法、支持著我的決定?

  再將目光往前拉,先不去想自己的腳色定位,首先還是需要讓自己"勇於建言",至少在一個小團體中、在同儕群中,要漸漸成為一個能發聲的腳色、一個"有存在感"的腳色開始做起。有點可惜的是,好像演講中不太記得是否有說到底每天該做一點什麼事情,只要一點、只要有做,日復一日就能漸漸培養我們的領導力。

  這個演講很令人省思,我們該怎麼跨出自己的第一步? 當我們有這個想法,就代表著我們想要有所成長,我們不想要原地踏步、繼續裹足不前,所以該怎麼做? 會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Wednesday, October 29, 2014

心得分享 - 咖啡正義

  多久沒聽到關於第三世界國家的事情了? 每天生活的注意力都放在面前,新聞大大小小的食安問題、快要截止的作業和大大小小的考試... 汲汲營營的過著眼前的生活,當看了"咖啡正義"的紀錄片後,喚起了 "對呀! 第三世界國家的人民們依然過著難以溫飽、渴望教育的日子",每當提到這個話題,心情不免沉重。或許有時候會天馬行空的想說,帶一大包一大包的糧食分給飢餓的每一個人,讓他們能脫離痛苦,或是讓他們的土地長出糧食作物。不過這些事情,當然說了也只是說說,我們升斗小民到底能為他們做些什麼?

  這次的映談會讓我知道,其實即使我們沒有能力做到直接解決他們的饑荒、生活環境、生活品質等偉大的事情,但我們可以透過平常生活中的買賣,藉由買公平貿易的咖啡,讓咖啡農們能拿到比較多的利潤,從平凡的生活中做起,也是一種平凡中的偉大。或許是消費者的行為間接促使大廠牌的猖狂,但也或許可以透過消費者一點一點的替生產原物料的農民們做點什麼,只要他們能拿到合理的利潤,那就也可以過著衣食溫飽的日子。

Tuesday, October 21, 2014

心得分享 - 讓茶不只是茶—一段人生意外的夢想航程

  其實光聽標題就讓人很感興趣,甚至在期待這次的演講。

  生活越來越便利,傳統產業一直以來都是以耗時費工出名,但這些弊端漸漸的被現代化的科技、大量製造少人力的機械所取代。因此原本從事傳統產業的工人們漸漸的失去競爭力,被轉型與淘汰。

  擅長種茶的婆婆、爺爺們,也經不起時代的汰換因而一度失去生活的動力與方向。唯一能脫離窘境的方法,就是要"讓茶不只是茶"。聽起來很有趣、很新奇,讓人很想一探究竟這到底是在說什麼? 就像是卡通小當家主角在考特級廚師時,最後一道題目: "非麵",什麼叫做是面又不是麵一樣,耐人尋味。

  當生活的基本需求達到一定的程度,便會開始朝向品質與文藝發展。而為了讓茶農不在單單只是茶農,讓賣茶不單單只是賣茶,就需要靠一些巧思與用心。細細品嘗生活,從生活中、過程中體會感動、體會美,將茶變成一種藝術,增添了一番風味,也從一般的茶品中得以脫穎而出。讓我們既能品嘗好茶,也能感受背後的意境,滋養身心、沉靜心靈。

Friday, October 10, 2014

心得分享-他山之石-首爾市社區企業發展近況

  韓國是個讓人不得不承認他強大的國家,科技發展迅速、化妝品也世界知名。韓國人的平均月薪高達台幣約七萬元,對我們來說真是一種望塵莫及的數目。但是他們的就業率也讓我們望之卻步,再加上高物價,薪水就顯得吃緊很多。

  了解到了許多韓國的合作社,一開始在想什麼是合作社,後來從演講中得知的感覺是一種具有提倡環保或健康或有助社會弱勢的人們一起共同經營的消費平台。其中也看了很多首爾的照片,展現出即使是在大學附近、生活中,也很重視文藝氣息和所謂的生活品質。台灣的桌椅大多是單調的辦桌椅子和簡易的桌子,可以換成用色大膽的塑膠椅、有質感的木桌等,讓平淡的生活添一點生活情趣。台灣有些地方也是有這些小創意,只是通常是在政府有意規劃的商圈中,大學附近則大家比較強調俗又大碗的小吃店店家,對於生活美學就比較不提倡了。或許可以期待以後的台丸在生活中可以有多一點的巧思。

Friday, October 3, 2014

聽不見得音符 影片心得

  因為原生家庭的缺陷與不完美,能讓多數的孩子知道自己缺少什麼、渴望什麼,因而更有目標的追逐自己理想中的家庭,少數的孩子會沿襲自己覺得地弊端去對待他人。

  在現在的社會中,許多孩子的父母感情失和、許多父母對孩子不當管教等,會讓孩子努力想要在外面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想要證明自己、想要從他人身上得到關愛或是想要藉由自己的成就來吸引父母的目光及關心。

  這種孩子的思想會比同年齡層的孩子成熟許多,為了適應社會、適應環境以及為了找到、創造自己的價值。每個人的心理需求基本上是一樣的,若有些需求無法自原生家庭中得到,便會將需求轉移到外面,如:失去母愛的孩子,會比較渴望獲得女朋友的關愛;家庭失和的孩子,會渴望自己組一個幸福圓滿的家庭。不過這些例子也不全然是所有人都有這種想法,至少我所見過的人這樣的。

  會努力地想要證明自己、展現自己的價值,就會流於在意他人的眼光、活在別人的壓力之下。說來弔詭,努力地想要讓別人接納自己,卻不曾努力地想讓自己接納自己。就像一句俗話:要愛別人就要先學會好好的愛自己。凡事都要從自己本身開始往外踏出去。不過要從原本深植心中已經本能化的觀念與直覺改變,如:直覺性的悲觀或自我保護、沒自信、自卑等,何嘗是件容易的事情?有時候,需要的是自己堅定的意念及信念;有時候,需要的是一個契機和一個棒喝。也和一句俗話相輔相成:態度決定一切。

Monday, September 29, 2014

叫我第一名 影片心得

  一個從小就被別人予以異樣眼光看待的孩子,到底要用什麼樣信念與意志,去與先天的缺陷之抗衡甚至是接納?

  其實一個醫不好的病就像我們每個人自身的瓶頸一樣,有些人一看到人群就退縮、有些人無法按捺孤單,總是要別人陪、有些人看到書就頭暈、有些人就是一定要賴床即使重要時刻等等。而這些事情對我們來說可能是一種"習慣",好像可以改善,但它深植在我們個性中的根,如同一個一輩子都醫不好的病纏身一般,到底這是毅力不堅的藉口,還是我們真的無能為力?

  心裡出現了些困惑,在面對身心障礙者先天的缺陷時,我們可以大方地予以尊重與包容。但若遇到有難以改善惡習的人,身為親近的家人、朋友,也應該要予以"尊重與包容"嗎?身旁關心自己的人總是予以"心疼",卻也接受這事實。總覺得有種自己也不是自己的感覺,當惡習纏身傷害自己,同時也傷害著關心自己的人。此時,關心自己的人能出於"為了你好"給予規勸與壓力嗎?而有陋習的人選擇了"這就是我,無法改變"的心態接受這事實,所有人的要求都瞬間變成任性與無理取鬧,那是否關心自己的人最終就只能選擇不捨與心疼地接受這個事實?

  影片的結局很讓人感動,許多成功總是要不斷不斷地跌倒再站起來,即使支持自己的人少之又少,但就是只要看著支持自己的人,就會很有力量。到底怎麼去學會真正的包容不同於自己的個體,不心生畏懼、不心生不滿、坦然接受,會是很重要的一堂課。